在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掛牌成立一周年之際,為建設完善VI視覺識別系統(tǒng),塑造國內一流的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及科研機構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社會影響力與對外文化形象,即日起,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面向社會公開征集LOGO標識設計方案,現(xiàn)將有關事項公布如下。
01
征集內容
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LOGO標識設計方案
02
參賽對象和時間安排
1.個人、團隊、單位均可(含全院所有干部職工)。
2.作品征集時間:12月7日—12月20日。
3.評選時間:12月21日-12月22日。
4.院微信公眾號公布展示時間:12月23日起。
5.通過全球征集網(wǎng)、設計大賽網(wǎng)、中國征集網(wǎng)、LOGO威客網(wǎng)、征集威客網(wǎng)、征集論壇、全民征集網(wǎng)、征集令八個平臺發(fā)布征集公告。
03
設計要求
1.作品能夠代表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文化形象,符合本院發(fā)展定位、行業(yè)屬性,寓意深刻、簡潔大氣、符合社會主流審美趨勢。
2.作品須包含圖形與本院中英文全稱及縮寫,全稱及縮寫信息如下:
中文全稱: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英文全稱:Sichu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中文縮寫:四川地調
英文縮寫:SCIGS
3.設計的圖形、字體及顏色應搭配和諧,易于識別,須考慮在多場合和不同載體上使用。
04
投稿說明
1.LOGO標識設計方案須提供電子版(JPG/PNG/TIF格式均可,分辨率600*600像素以上),每名投稿者可提交多個設計方案。如成功入選,投稿者需提供LOGO標識電子版設計原文件(ai/psd/cdr等格式)。
2.允許以個人、團隊或單位形式投稿,投稿者須根據(jù)自身組織形式填寫《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LOGO標識設計方案征集投稿信息表》,提交格式為PDF,尺寸為A4紙張大小。如成功入選,投稿者需提供Word版本。
3.投稿者須簽署《作品版權原創(chuàng)承諾書》。個人投稿,請簽署個人姓名及身份證號,并按手?。粓F隊投稿,請團隊負責人簽署姓名及身份證號,并按手?。粏挝煌陡?,請簽署單位名并加蓋單位公章。提交格式為PDF掃描版本,尺寸為A4紙張大小。
4.投稿者須以每份作品為單位單獨建立電子文件夾,并命名為“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LOGO標識征集+姓名/單位名”。文件夾內應包含LOGO標識電子版設計方案、信息表、承諾書,文件夾以附件形式發(fā)送至郵箱:309107791@qq.com,郵件命名為“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LOGO標識征集+姓名+作品數(shù)X個”。
5.第一名作品作者須提供LOGO標志標準應用方案說明并指導院標識的實際應用。
05
獎勵機制
一等獎(優(yōu)勝獎)1名,即方案被實際采用,獎勵100000元(含稅,大寫:壹拾萬圓整);
二等獎(優(yōu)秀獎)2名,獎金各10000元(含稅,大寫:壹萬圓整);
三等獎(入圍獎)3名,獎金各3000元(含稅,大寫:叁仟圓整)。
06
評選規(guī)則
(一)資格審查
由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根據(jù)基本征集要求進行篩選,取消不符合要求作品的參賽資格。篩選要點如下:
1.投稿作品必須是原創(chuàng)作品。
2.投稿作品主題應充分結合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元素,體現(xiàn)院文化特色。
3.稿件內容完整且符合填寫要求:包括LOGO標識的設計方案、信息表、承諾書。
(二)專家評選
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將組織專家對應征作品進行評審,并報送給相關單位、干部職工征集意見,經(jīng)院黨委會審批,最終確定獲獎作品。
07
注意事項
1.應征設計作品須為原創(chuàng),此前未以任何形式發(fā)表,未在國家商標局注冊過,未侵犯任何他人著作權、專利權以及受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護的其他字體、圖像;如有侵犯他人權利等引起任何糾紛或造成損失,由應征稿者承擔全部責任,并賠償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全部損失,包括但不限于向第三方支付的賠償、訴訟成本等。
2.所有應征作品均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3.應征設計作品一經(jīng)確認使用,視為應征投稿者同意該作品的知識產(chǎn)權歸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所有,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有權對該作品進行修改、使用、發(fā)表等,并有權申請商標注冊或其他權利登記,當需要應征者配合的必須予以配合。
4.此次征集活動的最終解釋權歸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所有。
聯(lián)系人:張珮瑜
聯(lián)系電話:
聯(lián)系人:汪琛堯
聯(lián)系電話:
08
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簡介
作為省委、省政府開展全省地勘單位改革的重要成果,省地質調查研究院于2021年12月27日正式揭牌成立運行,為正廳級公益二類事業(yè)單位,定位為建設國內一流的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及科研機構,著力提升全省公益性、基礎性、戰(zhàn)略性地質工作水平和科研能力。
主要職能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地質和自然資源工作的決策部署,為全省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全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服務。
全院科技實力雄厚,技術實力突出,在基礎地質調查、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勘查開發(fā)、金屬礦產(chǎn)勘查、地質災害防治、生態(tài)修復、測繪地理信息、遙感、地質(自然資源)大數(shù)據(j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分析測試、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核地質、鹽業(yè)地質等領域的技術水平位居全省甚至全國第一梯隊。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1.承擔全省地質工作的具體實施,承擔區(qū)域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地質等基礎性、公益性、戰(zhàn)略性地質工作。
2.承擔國土空間規(guī)劃和各類專項規(guī)劃編制、國土空間規(guī)劃實施評估等技術服務工作。
3.承擔礦產(chǎn)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fā)利用、保護監(jiān)督和礦業(yè)權管理等技術服務工作。
4.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jiān)測、保護、開發(fā)利用、生態(tài)保護修復、土地綜合整治、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與資產(chǎn)管理等技術服務工作。
5.參與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jiān)測、預警、評估、勘查、設計、治理工程、駐守技術支撐和應急搶險救援等工作。
6.承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農(nóng)業(yè)地質、城市地質、生態(tài)地質、旅游地質、地質遺跡調查評價等工作。
7.承擔測繪地理信息、航測遙感、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和應急測繪保障服務工作。
8.開展基礎地質及自然資源相關科學研究。開展對外科技合作交流。開展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引進推廣。參與相關技術規(guī)程、規(guī)范和標準修訂工作。
9.承擔全省地質科技數(shù)據(jù)、信息數(shù)據(jù)集成與地質大數(shù)據(jù)平臺的建設維護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bAeUENJAHNXpt9fxzPs8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