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漢字的設計?海報
在“設計中國·魅力漢字”整個展覽的籌備過程中,海報作品從征集、整理、評選到制作,覆蓋的時間長度、地域范圍是最大的。兩個月前,就有設計師開始投稿,有的設計師還經(jīng)歷了幾次改稿。海報作品不僅來自國內的高校師生和設計師,也有很多海外設計師積極投稿,他們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各自的風格特色,基于“漢字”的主題和漢字的特點,帶來了更多元化的設計。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雅典與北京》,作者:吳松林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魅力漢字之雅典》,作者:劉蕙子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希臘藍希臘柱》,作者:李帥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中國紅華表》,作者:李帥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遇見》,作者:黃凱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雅”與“典”》,作者:陳捷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奇彩漢韻秀雅典》,作者:張磊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雅典》,作者:沈沉
無論是哪一種語言文字,在文化語境中都有其獨特的風格魅力。文字在海報設計中起到至關重要的表現(xiàn)作用。如果單從設計角度來說,很多平面設計師都會覺得拉丁文字的表現(xiàn)形式會更好,而漢字因其表形又表意的特點,恰恰在海報設計中擁有了更多的表現(xiàn)形式,賦予畫面更加靈動、多變的視覺效果。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雅典》,作者:沈沉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雅典印象》,作者:王社虎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琴棋書畫》,作者:孫修悅
漢字的神奇之處在于其背后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利用現(xiàn)代設計語境,使得以漢字為主要信息設計的海報成為一種文化和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海報設計成為漢字進一步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在繼承漢字形與義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比如,漢字結構的打散、重構、同質替換、仿生設計等,這讓海報設計成為一種新的藝術或文化現(xiàn)象,賦予海報創(chuàng)意設計更多元更豐富的文化元素。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經(jīng)典無限》,作者:李中揚、劉越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典雅》,作者:王蕊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自古紅藍》,作者:趙琦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小雅?大雅》,作者:趙琦
在征集到的上千幅海報設計中,漢字的獨特魅力彰顯無遺,可見海報設計為漢字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平臺。漢字結構的多樣性、字體的多樣性,以及漢字神韻的多樣性,決定了設計師可以根據(jù)海報主旨內涵和視覺審美規(guī)律,擁有更多的變化和選擇。漢字海報形象化的語言特色,可以讓設計師與觀眾實現(xiàn)一種無聲的跨時空交流,更能傳達海報設計的內涵,以及漢字由內而外散發(fā)的文化底蘊。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雅典》,作者:張瑋揚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風雅中國》,作者:徐振庭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典雅希臘》,作者:徐振庭
漢字的表象藝術是根據(jù)漢字獨特的字義或者是一個詞語的內容意思,從文字筆畫本省的含義派生出的半文半圖的“形象字”,也就是一種字體圖形。漢字在視覺上能夠帶給人一種直觀的“體勢美”和“情態(tài)美”,視覺傳達的信息效果其實比拉丁文字傳達的效果還要強烈。尤其是漢字的意象結構,通過視覺化的表現(xiàn)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趣味和韻味。意象化字體圖形滲透了現(xiàn)代設計的思想,巧妙而豐富的聯(lián)想能夠產(chǎn)生浪漫的藝術效果,不是簡單的“形似”,而是將“形”幻化成“意”,達到藝術上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家·世》HOME·WORLD,作者:宣學君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和而不同》,作者:成朝暉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生生不息》,作者:成朝暉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見仁見智-仁》,作者:張玉廉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見仁見智-智》,作者:張玉廉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廉者,自清也》,作者:沙鋒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生生不息》,作者:沙鋒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水韻江南》,作者:畢經(jīng)猛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水韻江南》,作者:畢經(jīng)猛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紀念海報》,作者:吳熙龍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箴言系列之不行就分》,作者:皮宇辰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本原文化自信根源》,作者:黃放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雅俗共賞之雅》,作者:謝石黨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雅俗共賞之俗》,作者:謝石黨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中秋》,作者:肖恒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腹有詩書氣自華》,作者:黃放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家國無邊》,作者:顧鵬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消逝的筆跡》,作者:田佳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一個人的修行》,作者:楊林濤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囍·人生四喜》作者:葉麗婷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山水情懷》,作者:李中揚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詩意文心》,作者:肖靖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善》,作者:李中揚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合良為兵》,作者:張力文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煉火攻金》,作者:張力文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貴姓“阮”》,作者:阮紅杰、韓心怡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相觀》,作者:阮紅杰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24節(jié)氣“秋分”》,作者:阮紅杰、韓心怡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城市目光》,作者:鄭邦謙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上妝》,作者:鄭邦謙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四福同心》,作者:吳子進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中國?楹聯(lián)獻福》,作者:李中揚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24節(jié)氣-雨水》,作者:戰(zhàn)國棟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超越》,作者:肖靖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農康鄉(xiāng)土中國夢》,作者:張樵鶴、池榮坤、史露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漢字山水》,作者:杜明星、姜曉慧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幸福的光芒》,作者:趙剛、董超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字言字語》,作者:彭欣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三省吾身》,作者:何立軍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漢字之魅》,作者:葉佑天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中國》,作者:洪衛(wèi)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七十“華”誕》,作者:劉金福
當中國紅遇見希臘藍——“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作品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sohu.com/a/345633376_12004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