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暴在线视频|蝌蚪窝综合国产国产AV无乱码|无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天天九九一级片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首頁 > 資源大全 > 文案資源大全 > 詩詞書畫
“2020書圣故里·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前55名作者專訪
信息發(fā)布:征集碼頭網    點擊次數:8770    更新時間:2022-04-08   

訪談者:凌霜茗


采訪對象:趙振老師

圖片

趙振,1995年生于江蘇徐州,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協行草專業(yè)委員會委員,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特聘教師、北京人文大學書法學院特聘教師、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師,入選國家級、省級、特邀展覽四十余次。2017年舉辦個人書法展,理論研究散見于《書法報》、《書法導報》等核心期刊,作品被國內多家藝術機構及個人收藏。

參展(獲獎):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國書協)

全國第五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國書協)

全國第八屆楹聯書法作品展(中國書協)

全國第三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中國書協)

全國第二屆大學生書法作品展(中國書協)

“2019中國書法·年展”全國楷書作品展(前100名·中國書協)

“2020書圣故里·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 前55名·中國書協)

全國第五屆四堂杯書法作品展(中國文字博物館)

第三屆江蘇文藝大獎—江蘇書法獎(江蘇省文聯)

江蘇省群眾文藝政府獎?第十四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江蘇省文旅廳)

江蘇省書法院中青年書法家學術提名展總評前五名(江蘇省書法院)

“江左風流”—江蘇省第八、九屆青年書法展·獲獎提名(江蘇省青年書協)

首屆“恒美花都杯”全國書法大展三等獎(北蘭亭)

特邀:

“一年之寄2020”——當代書畫名家小品邀請展(北京?中國書畫美術館主辦)

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江蘇當代名家邀請展(南京?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

2019漢風飛揚——徐州書畫精品展(南京、徐州?江蘇省文聯主辦)

2020國潮漢風——徐州書畫精品展(南京、徐州?徐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中國永州?懷素全國草書提名展(長沙?湖南省國畫館主辦)

沂蒙精神—全國第二屆書法名家邀請展(臨沂?臨沂市委宣傳部主辦)

2018書畫徐州?第十二屆年展(徐州?徐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銀川第二屆青年書法展特邀作品(銀川?銀川書法家協會主辦)

“一聯百家”全國楹聯邀請展(蘇州?蘇州大觀音寺主辦)


Q1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生活和學習軌跡不同,往往成就不一樣的人生。書法給您帶來了什么?您是如何走上學書之路的?  

趙振老師:

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自小就為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書條件,正式接觸書法是在我十歲的時候,2021年是第十六個年頭,不曾間斷過,我得益于很多老師的指導和教誨。最讓我不能忘懷的就是我的啟蒙老師,徐州的趙守義先生,從少兒時期就跟著先生習書,耳提面命,口傳心授,八九年的時間里為我的書法打下了堅實基礎,是守義老師為我開辟了一個新的藝術天地……之后輾轉杭州、北京等地求學,在北京人文大學書法學院的四年,國家畫院的一年是我書法之路上一段寶貴的經歷,結識了許多前輩和老師,注入了最為先進的書學理念和創(chuàng)作思路,幾乎每天的臨摹、創(chuàng)作……集訓式、專題式的學習讓我在技法上有了更高的提升,對書法創(chuàng)作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知。一步步走來,書法已然成了我生命中最不能缺失的一部分,應當是我一生的名片,我深信,夢想與榮譽會促使著我不斷前進和探索。


Q2

學習書法到了一定階段,往往會出現瓶頸期,您是如何克服的呢?

趙振老師:

瓶頸期應當是書法之路中的“節(jié)點”,往往也是十字路口,出現瓶頸期的時候有可能是進步的時候,也有可能就此停滯不前。每個時間段的書法創(chuàng)作思路是不一樣的,在瓶頸時更應當勤于思考,沖破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在線、結構、章法構成等問題上一一思考,不斷實踐。我認為藝術的生命力來源于嘗試和發(fā)現,在取法上,風格的整體把控上要善于調整,或適當嘗試一些比較“生”的元素,對瓶頸期會有促進作用。有時在無意識中或輕松狀態(tài)下呈現的“嘗試性”作品更為可觀,我們能夠及時捕捉到這樣的狀態(tài),不斷完善和調整,創(chuàng)作面貌才會豐富而耐看。如果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不敢于變法,重復著固有筆墨語言,不敢于嘗試新的挑戰(zhàn),不再注入新的元素,瓶頸期往往也是“終結期”。


Q3

現在有一種現象,有些獲獎入展的作者平時不寫某個風格,而是為了參展創(chuàng)作“熱門”風格進行投稿,對此,該如何看?

趙振老師:

每位作者,每位書家都有自己的選擇和思考,值得尊重與包容,我認為創(chuàng)作“熱門書風”與“流行書風”去斬金奪銀并不為過,但要以作者長期的藝術發(fā)展來看,還要保持自我的追求,這個追求我認為并不在“熱門與流行”上,而在于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寫出自己的語言,這是要經歷過對傳統筆墨的反復錘煉、n次展覽的沖擊、流行風向的取舍、各種思想的洗禮、傳統與法度之上的叛逆,才會形成自我的書學認知?!盁衢T與流行”,階段而為,重在展賽中錘煉自己的筆墨功夫,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Q4

您認為一件高級感的草書作品,創(chuàng)作內容該如何來選擇呢?

趙振老師:

首先我認為草書的高級感,內容是其次的,筆墨才是第一位的,草書的高級在于筆墨的精熟和獨到的審美,在于“靜與不靜”間,在于“斷與連”間,在于“內斂與狂放”間,在于線條的凝練與空間的碰撞,深入傳統筆墨卻又與眾不同,耐人尋味……好的文本與好的筆墨技法能夠相得益彰固然很好,假如文本并不是合心合意,考驗的就是書家的應變能力,往往拿到一個陌生內容能夠創(chuàng)作出富有新意與高級感的草書作品才會體現一個書法家的真正實力。講到文本的選擇,應當與作品的風格有一定的銜接,或婉約清雅,或豪邁不羈,或浪漫豁達…對應的草書作品在筆墨上應當有所調整,或醉素癲張的凝練與沖擊,或三筆三跡的簡約與清麗,或黃山谷感性與理性的交織……最終要看本件作品是什么風格類型,相應選擇相似審美風格的詩詞曲聯等。


Q5

您如何看待“效仿與模擬”總是有階段性的這一說法呢?

趙振老師:

我所說的效仿與模擬是對傳統與經典的心追手摹,幾千年書法史流傳下的經典傳統支撐著我們對書法的準確理解和臨習,形成“法度”,或是“規(guī)律”,只有不斷依靠于它,不斷向它靠攏,我們的書寫才會有法可依,才會有古意。學書初始,技法的錘煉需要深入法度與制約之下,也是在效仿和模擬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知,通過不斷的“臨古”,“仿作”,“擬作”來鍛煉自己對于法度的掌握。“如將不進,與古為新”,最后如何出現自己的“新”,如何產生屬于自己的辨識度與風格才是最重要的,這時,審美、取向、觀念對風格的確立又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今天展廳時代的我們也在不斷相互影響,甚至相互同化,或為了某種認可和某項成績去模擬當下最為流行和普遍認可的書風,在這個時期,如何“跳”出來,便顯得尤為可貴……



Q6

學習草書有哪些必臨的作品,在您的學書過程中,哪一件作品對您的影響最大呢?

趙振老師:

草書的審美是多元的,自魏晉到民國我認為可臨的經典作品浩如煙海,關鍵在于自我審美上的選擇。例如《平復帖》、《冠軍帖》、《十七帖》、《書譜》、《小草千字文》、《古詩四帖》、《自敘帖》、《郁孤臺法帖》、《廉頗藺相如列傳》再到徐渭傅山等等,從章草到今草,從小草到大草,學習草書的過程也是了解和認知書法史的過程,是對線條和空間深度解讀的過程,但草書學習的高度在于各個書體之間的打通,不能為了草書而寫草書,需要多種語言的匯入,才能更為全面的理解草書和發(fā)展草書。對我影響較大的帖是日本的《三筆三跡》,日本平安時代的重要經典作品,它學唐法但不拘泥于唐法,由古而出新,尤其是“三跡”中的藤原佐理,對我影響最為深遠,他的《恩命帖》與《頭辯帖》線質高度簡約而凝練,空間上“亂而不亂”,墨色濃淡干濕極盡變化,增強了節(jié)奏跳躍的動蕩感與旋律感,從整體上來看,卻又十分“安靜”,書卷氣與文人氣溢于紙上,同時也影響著我對草書的理解和認知……


Q7

近期,您習的什么帖?如何處理臨帖和創(chuàng)作的轉換關系的?

趙振老師:

近期我在臨摹一些傅山的草書,纏綿溫潤的線給了我很多啟發(fā),有時不能光看表象的沖擊與動蕩,我想在傅山的草書中尋求一些靜謐的線。

從臨帖到創(chuàng)作應當是一個自然生發(fā)的過程,但也是個漫長的過程,我認為臨摹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從臨本的選擇到臨習的方法階段等等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認定。在選擇字帖上我認為應當選擇自己喜愛的風格和樣式,源于自己內心的審美方向,繼而橫向選擇相似審美風格的經典進行深入研究,確立自己的母本,也是自己的研究方向。臨摹的過程也要分為實臨與意臨,實臨的過程是“無我狀態(tài)”的過程,一切以原帖為中心,點劃形態(tài)要根據原帖原貌進行細致臨習,這個過程就是錘煉傳統功夫的過程,也是最為考驗書家耐心與細心的過程。繼而到意臨,當然這中間還有類似“拓展臨摹”“生發(fā)臨摹”“分散臨摹”等不再贅述,意臨就是走入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加入自我思想和審美的過程,以原帖為基礎進行分析和改造,這里就由“像”變得“不像”,外形的像不是根本目的,一定要有“精神”的像,這也是意臨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如何做到既有古又有我,在臨摹過程中,從形態(tài)的相似逐步轉向神采的相似,在筆劃狀態(tài)與空間布局中進行改變,這是作者本身的個性決定的。貴在變化,強調精神自由,甚至將“習氣”引為“風格”,我們要通過大量的傳統實踐來豐富自己的腕下功夫,要通過自己獨有的個性審美來變化古帖,古為我用。


Q8

縱觀歷史上的書法人物,五體皆善者更是鳳毛麟角,除了保持勤奮和興趣之外,“專攻”也尤為重要。那您如何理“?!迸c“博”的關系?

趙振老師:

在書法基礎的學習上要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全面發(fā)展,首先要以五種書體的技法為根基,錘煉自己對于傳統與經典的掌握能力與運用技巧。五種書體的本質還是互為影響、互為補充,如何做打到打通五體書至關重要。不能就一種書體寫一種書體,往往會局限于此,立意不高則不能長久發(fā)展。例如我的專長書體是草書,但我也要在行書、楷書上有所發(fā)展,不斷鞏固篆隸的基礎,所以專與博也是相對出現的。在學書初始,應當博覽眾多經典傳統,找尋自己的方向與追求,但博觀約取,確立自己的專長書體,深入研究,這是專,后以專長書體來打通其他書體,這是博,萬變不離其宗,階段性的書法學習至關重要,每一步都要確立“發(fā)展”的眼光,而不是“終結”的眼光,一定是博而專,專而博的過程。當然,五體皆善是每位書家的理想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


Q9

“任何事物,順合則易,背融則難。書法創(chuàng)作亦是,碑帖融合”最大的難點是什么?以及最核心元素該如何汲取并融合,請您談談觀點。

趙振老師:

在學習碑與帖的過程中,我認為碑和帖不應該是相對獨立的,恰恰相反,它們互為依存,碑帖之間的區(qū)別是更多的是筆法和風貌上的區(qū)別,學習帖的過程中不加入質樸、古拙、厚重之態(tài),會顯油滑而輕浮,學習碑的過程中不加入靈動、細膩、婉約之意,略顯粗苯與呆膩。帖學用筆在于筆劃之間的映帶牽連,提按頓挫,碑學用筆在于線中段之發(fā)力,追求線質蒼茫渾厚之感。二者用筆原為相背,但在書法實踐中,應當二者結合,互為利用。晚清時期的康有為、何紹基主張碑貼兼容,碑帖兼容的難點在于如何自然的表現,既有古拙與茂樸的表現,又含有細膩溫潤的意態(tài),而不是將碑與帖進行生硬的嫁接,這就要求作者必須對帖學與碑學有清晰的認知和熟練的掌握。我認為在碑學中應當注重線的意趣橫生,在帖學中注重用筆上的提按和映帶,甚至可以以碑的方式寫帖,以帖的方式寫碑,互為沖擊,互為碰撞,以看似矛盾的思路去打開碑貼兼容的屏障,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Q10

書法藝術是與時俱進的,在取法經典的同時,您的書法也十分注重向今人取法。您認為向今人取法的意義是什么?

趙振老師:

“與古為新”是最好的解釋,書法雖要與時俱進,但也應當恪守傳統之道,經典之道,于古人之處尋真知。我認為如果向今人取法,取的應該是對傳統經典的感受和理解,絕不是取今人千篇一律的技巧與面貌,不高級且不值得取法。不可避免的是今天的書家會互相影響,科技的進步使得大家的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熱門書風,流行技法”了解的很快,但“影響”絕不應該是“取法”,如何從中“跳躍”至關重要!當代書法的發(fā)展日益活躍,自清末民國始,諸多先賢與前輩一生不斷鉆研,大量的書學理念與先進的思想在不斷促使著今天書法的發(fā)展,對于傳統的解讀和認知亦在不斷完善,所謂取當代之法應取當代活躍的思想與對待藝術堅定而開放的態(tài)度,技巧的提升與面貌的形成取決于自我傳統功力與思想上的不斷進步和超越。單純而不加思考的取今人技巧與風貌,我認為意義并不大……




作品欣賞
▼ 圖片《題畫一首》140×35cm

圖片《題畫》138×69cm
圖片《唐人詩二首》79×32cm
圖片《黃賓虹失題》140×70cm圖片《題畫》138×69cm
圖片《倪瓚題畫詩》138×69cm
圖片《古詩數首》180×45cm×4
圖片《吳鎮(zhèn)詩》34×34cm
圖片《東坡詩》34×34cm

圖片《題畫》17×15cm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07/20/41212772_1025312171.shtml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