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設計2021秋《用戶調(diào)研》課程匯報及作品展示
發(fā)布時間:2021-12-12
閱讀量:105596次
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韓挺
助教:趙舒妤
授課時長:12周
本學期從用戶研究方法的整體概述入手,系統(tǒng)地介紹設計領域用戶研究和體驗設計領域的思想、體系和方法等。觀察法、訪談法、人種志法、人物角色法、生活形態(tài)研究法、POEMS框架、可用性評估、方法一目的鏈法和洞悉矩陣法等14種用戶研究方法,并進一步介紹了體驗圖、感知定位圖、產(chǎn)品進化圖、意象看板等9種重要的輔助設計端和用戶端進行信息溝通的設計圖。
圖片
課程采用了“行為-產(chǎn)品-空間-情感框架(BOSE)”模型,在疫情背景下,把自己作為用戶,立足:
功能1:提升自我,為了在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進行充電;
功能2:健康生活,通過規(guī)律化的起居,進行健康生活管理;
功能3:造就個性注重認同性和自我個性發(fā)展。結合自我視角和父母視角進行課程學習和實踐。
教學安排
1
用戶研究方法概述
為什么要做用戶調(diào)研
1、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CD
2、為什么要做用戶研究
3、用戶研究幾個相關概念
a)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DT)
b)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UX)
c)設計研究Design Research(DR)
2
用戶研究方法——觀察法
a)觀察法的定義;
b)觀察法的分類;
c)觀察法的流程;
d)觀察的技巧;
3
用戶研究方法——訪談法
a)訪談法的作用;
b)訪談的形式;
c)訪談中的提問;
d)頭腦風暴;
4
人物角色法
a)什么是人物角色法;
b)人物角色法和設計;
c)創(chuàng)造人物角色法的流程;
5
生活形態(tài)研究
a)生活形態(tài)定義;
b)生活形態(tài)的衡量方法;
c)生活形態(tài)研究的流程;
d)生活形態(tài)研究和意向看板;
6
方法目的鏈
a)屬性(A);
b)利益(C);
c)價值(V);
7
可用性工程
a)可用性的定義;
b)可用性工程;
c)可用性研究方法;
d)可用性評估流程;
8
體驗設計
a)接觸點(痛點分析);
b)用戶旅程圖;
小組作業(yè)展示
各小組分工明確,先通過繪畫和文字表達,羅列出特定人物角色的特征、需求點,制作出了對應的用戶畫像。
在識別并定位用戶、建立角色之后,了解其生活形態(tài),制作生活形態(tài)看板。
最后針對選擇的產(chǎn)品,各組進行了產(chǎn)品的可行性測試,從產(chǎn)品的拆箱到使用完畢的整個過程,做了任務流程分析。同學們學習了在產(chǎn)品測試時關注用戶的情緒,并且選擇了不同的用戶進行使用測試,根據(jù)測試結果分析產(chǎn)品的可行性,最終完成了Journey map與Empathy map的制作。
第1組
斗地組
小組成員:劉煜偉、倫奕穎、張力勝、許以諾、龔玲禾、穆夏熱甫
第2組
小小禿鷹不熬夜
小組成員:玉志勇、沈廷尉、施慧琳、鮑瑛瑩、俞驍、王玉婉
第3組
好未來烘干機
小組成員:黃其灝、吳晗天、梁楚盟、湯凱鵬、赤列朗珠、袁子健
第4組
拜拜就拜拜
小組成員:曹佳晨、EILEEN SIM、楊芩、王璽、徐建華
第5組
菠蘿包
小組成員:趙若芊、楊盈泉、阿麗瑪、孟繁淵、王一博
第6組
六組
小組成員:嚴秉昊、趙美淇、丁儀珺、韋宇棒、姜宇航
第7組
藤原豆腐店
小組成員:蔣依林、葉煬濤、呂婧源、盧宗帆、魏堃
第8組
實習僧
小組成員:劉亦聞、王杰妮、葉偉斌、陸生吉、宜兒盼·玉山江
個人作業(yè)展示
基于“行為-產(chǎn)品-空間-情感框架(BOSE)”模型,通過觀察法,以個人的視角,針對個人的需求和行為,通過手繪草圖表達的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點和需求點,提出改進方向,制作了觀察法和訪談法展板。
針對每個人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個人習慣,每個同學都制作了自己使用的物品以及他們和個人價值取向的關系。而“Out of Bag”展示自己書包中的物品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了用戶愿意隨身攜帶的物品。同學們根據(jù)這個完成了HVM階層價值圖。
以下為部分作業(yè)展示
More
結課合影&總結
圖片圖片
經(jīng)過整個課程的學習,同學們具備了一定用戶研究能力。每位同學都在用戶研究方法課程中收獲頗豐,對定性和定量研究都進行了充分學習,對于設計面向市場和群體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為大家未來設計工作打下良好基礎。